竹北火車站區都更 翻轉舊市容
記者羅緗綸/竹北報導
新竹縣竹北市人口增長,台鐵竹北火車站前年整修,並打通前、後站,站前舊城區狹窄,縣府著手「縣竹北火車站周邊地區都市更新先期規劃」,盼提供地主參考,進行都市更新。
竹北市人口增長,如今新、舊建築摻雜,縣政府昨天發表都更規劃,鼓勵地主進行都市更新。(記者羅緗綸/攝影)
都更將火車站站前區、車站後區共約15公頃,範圍內有2千2百餘名地主,區內70%是私有地,都更案採政府協助規畫、建議,地主在各區塊中,人數超過三分之二,土地逾四分之三,即可提出並委託建設公司或自辦都更。
竹北火車站周邊都市更新,前站地北起台元街及中山路為界,東以文山街西側人行步道、天后宮及仁德街為界,面積12.2153公頃;後站地區北起新泰路,東以鐵路用地為界,南以中正東路為界,西以新泰路、新泰路53巷、71巷與廣場用地為界,面積2.6998公頃。
昨天上午,縣府邀規劃公司說明,指竹北市在新竹縣治遷入後人口增長,但站前舊城區部分建物屋齡已逾3、40年,防火、耐震能力不足,街道也狹小,甚至在竹北大幅發展中,顯露沒落;竹縣提出都更規劃,已獲內政部通過,今年3月25日發布實施。
竹北火車站區都市更新,竹縣估計可促成前、後站區發展,建築物窳陋、屋齡及公共安全等也可獲得改善;進行都更期間,地價、房屋、土增等稅可減免或減半,為鼓勵民間參與,提供更新容積可跨區移轉等措施,希望舊城區能獲得新生,再創繁榮。
縣副議長陳見賢、議員高偉凱、林保光、林為洲、竹仁里長劉堂隆、竹義里長徐明兆等,指都更涉及民眾權益,必取得地主認同、充分溝通;規劃公司指依先前說明會經驗,出席地主大都贊成透過都更,帶來地方繁榮。
竹北都更有路 還要地主同心
記者羅緗綸
新竹縣政府昨天發表「竹北火車站周邊地區都市更新先期規劃案」,提供竹北舊城區翻新機會,至於未來是否做?仍得看區內地主們的意願,是否能達成共識。
和許多城市相同,竹北舊城區隨著鐵路設站、人口遷入,火車站周邊一度是城市重心,但也因鐵路橫亙城區,限制了發展;更明顯的是,隨著縣治遷建、高鐵設站,城市繁榮軸線從火車站─縣治區─高鐵站移轉,城市滄桑來得急迫而不容情。
在竹北火車站完成跨站整建後,地方人士早有透過跨站打破前站、後站,結合交通轉運共臻發展的想法,但要逐一探訪、結合眾志提出都更、辦理市地重劃耗時費力,縣府提出都更規劃,等於做了先期行政程序和法源依據,可簡省流程,也「有路可循」。
獎勵都更上,今年7月1日起,容積獎勵將有總量管制,一般地區容積上限為1.2,都更地區上限可達1.5,且能跨區移轉到竹北、斗崙等都計區,對地主、承辦建設公司都有鼓勵作用,進行都更期間,地主在地價、房屋等稅上還可獲免徵或減徵。
台灣地狹人稠,也缺乏大面積的土地供建制土地儲備,要透過區段徵收投入新市鎮開發也有層層限制,舊市區採都更活化再造活力,已成趨勢,國內陸續出現政府主導或招商委辦、開發自辦案例。
昨天提出的竹北站區都更規劃,是竹縣都更案首例,具指標意義,但開啟新措施,難免也會有損益相參,甚至兩極化對立情形,就看地主間如何協議了。
留言列表